fbpx

2001年台北廚具-高價位廚具消費者的個案分析

最後更新日期 2016-02-25

12583832680

取樣對象:
一、信義計畫區林公館
房子總面積:400坪,雙併二層樓每層100坪

廚房面積:12坪

二、天母黃公館
房子總面積:200坪,二層樓中樓每層100坪
廚房面積:10坪

三、天母趙公館
房子總面積:150坪,三層樓中樓每層50坪
廚房面積:8坪

有一說「要看一個家庭的生活水準,從他的廚房看起。」:也有一說:「從前女人以廚房為天地,現代人不分男女在廚房玩遊戲。」廚房既是生活品質的標竿,又是現代人們居家生活的重心;而且成為遊戲空間。無論哪種說法皆相當程度的凸顯出廚房在生活空間中相對地位的重要性,當然這些說法也鼓舞了廚具設計業者的心。

前揭取樣對象一致同意;在台北都會生活中,期待大環境的改善,不如關起家門為自己營造一個舒適的室內,來得容易許多,雖然三個樣本皆座落於北市規劃比較理想的地段,卻仍有不能盡如人意之感,大環境完全不容許個別能力去做較大的改變,那麼唯有盡己所能去經營一個可完全按照自己期望的室內空間,來彌補對大環境的無力感,並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感,而多元期待的滿足正是幸福人生的來源。

通常想要有較理想的室內裝潢,在編列預算時皆大致以每室內坪台幣拾萬元來抓,上列三個樣本在工程完成時皆符合上述預算的額度。接著我們不禁要想在這個預算額度到底撥多少百分比用在廚房中(主要是廚具的購置較為合理)。在歐美高消費階層多半抓在8~15%之間,在台灣高層消費者則多在5~10%上下斟酌,台灣水準已逐漸逼近歐美。這點已經充分反應在台灣近年來歐洲高價知名品牌的大量被引進。以及在房地產不景氣之後,部分建築業者推出的產品皆鎖定在高消費層,為了搭配高房價,其所採用的大半是進口高價廚具。這也是在蕭條的景氣之下,進口廚具卻呈逆勢上揚的主因。

有人說:「人類因夢想而偉大。」而夢想能得以實現必將帶來一定程度的滿足感,人生的幸福由夢想成真而後的滿足感所累聚。一個人為了理想、為了目標苦拼了數十年,有朝一日功成利就,該是實現夢想的時候了,豪宅;名車一直為男人所嚮往的,而擁有一個一百分的廚房卻是愛家務實女人終生的夢想。

座落在信義計畫區內的林宅,由於家中成員較多,屬都會區裡少數的三代同堂。林先生夫婦膝下有三子一女皆住在一起,較大的二個兒子各自結了婚,並各己有一個小孩。現在的林宅是地主保留戶,原本是雙拼每戶一百坪,林先生考慮這麼多家人要住在一起,彼此可以照應,又可時時享受天倫之樂,一口氣留下頂樓的二層。林先生認為最上面的二層樓較有私密感,如此四戶合在一起有四百坪空間,因此想擁有一個較大較理想舒適的廚房便不是問題,林太太又是一個喜歡親自下廚為家人準備食物的賢淑女子。林宅找的設計師是由英國禮聘的,任何地方均設想周到,由於業主的需求,在廚房方面更是煞費苦心。經設計師與林太太充分的交換過意見後,規劃了十二坪為廚房用空間,這在都會中屬超大面積的廚房,林太太認為這是她構築多年的夢想,空間既定便是選購廚具的問題了。林先生的事業和廚具業有相當的關聯,一開始便朝進口名牌方向考慮,並沒有預算上的問題,由於業界熟,很快便敲定,方便進口商作業。

花費了數百萬所購建的廚房一直是林太太所津津樂道的事,林太太說他每次進到廚房心情便沒來由的飛揚起來,雖然家中還有一位阿姨、二位媳婦的幫忙,林太太還是大部分喜歡自己動手,林太太說:我有四口瓦斯爐,加上進口的電陶爐、油炸鍋,除了長度足夠的調理、洗切平台外,又有一個超大島嶼工作台,加上一個超大冰箱,超大的儲物櫃,三四個人一齊在廚房工作,一點不覺擁擠。林太太表示,在價值數百萬的廚房工作,你會想像自己成為一個國王,起碼是個將領,如同率領指揮百萬大軍馳聘沙場;面對著正如藝術品的櫥櫃,你又有如同在美術館中的工作室中作畫或雕塑的美感與快感。

林先生也表示:「我太太本來便喜歡下廚,現在則更愛待在廚房裡,她是最有資格擁有這麼美的廚具的人。而且我們家幾乎每日三餐都開伙,好廚具讓原本可能油油膩膩的工作變得輕鬆自在,得心應手,她幾乎是邊唱歌邊烹調的,廚藝因此大有進步,我們家人都享了口福。」

林先生又說:「我們家人口多,朋友也多,我太太甚至在廚房裡招待比較熟悉的朋友,那讓我覺得很有面子。」是的,如果能帶來好心情,金錢又算什麼?

天母黃先生,年輕留學美國,學成在美國就業、創業頗有成就,為了下一代的國家認同問題選擇了搬回台灣。儘管孩子仍在美國學校就讀,但總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和自己的同胞一齊成長。會把房子買在天母的一、二樓,因為貪圖那大大的庭園,比較像他們美國的家。他們大膽的起用一位年輕的室內設計師,他認為年輕的比較前衛,比較新潮,創意比較多,黃先生自己在裝潢方面也具備相當概念,很能抓住流行趨勢,由他與年輕設計師所激盪出來的點子,常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在廚房方面黃氏夫婦則由自己做主。他們說年輕人偏重和諧與美的構成,有時會偏離實用太遠,他們認為廚房從美的觀賞價值觀點出發是不錯,但他究竟要拿來洗菜、調理、炒炸,動線的規劃,工作平台的合理分配,收納的功能,取用的方便,也應一併被重視。

黃家由於回國不久,交往的對象泰半與他們有相同背景的家庭人士,都有些國外經驗,孩子皆就讀美國學校,常有家庭聚會,黃先生說他們家在天母,未來勢必時常成為美國學校家長們定期聚會的場所,因此他對於新家空間的規劃有他獨到的看法,她說男人們多半會聚集在書房、視聽室、客廳;孩子們則會在大庭院裡追逐戲耍;而女人家則常在臥室、餐廳、廚房逗留,尤其是廚房。依他們在國外的經驗,廚房幾乎是女人家們聚會的場所。一個講究的廚房像是一部車了,正好適度地表現了主人的社會地位,因此黃家不但願意花下鉅資構建廚房,黃太太還鉅細靡遺的與廚房設計師討論所有的細節,說她是廚房設計的參與者,一點都不為過。黃家的廚房終於成為他們新家最有特色的,也是他們最得意的空間。

天母趙家,先生是個婦產科醫師,相當忙碌,對廚房沒有概念,完全由太太做主。趙宅是頂樓三層樓中樓,趙太太承接了上一任屋主留下來的大空間廚房,起初只是想換一套新的廚具,沒有想到要花很多錢在廚房,對一套新廚具到底值多少也沒有個譜。她有一位對設計裝潢很有概念的朋友,帶她參觀幾個友人的家和廚具店,之後才興起廚房要講究的念頭。但當她看到了估價單,竟達百萬元以上,一時不敢相信,於是她又再度徵詢她的那些好友們,才知道講究必須付出高價。最驚訝的是趙醫師,在他的估算裡,一套廚具不是十幾萬便做得到嗎?就是再加烤箱、洗碗機、滷素爐、大型冰箱,了不起二、三十萬,高價讓他直呼不可思議。趙醫師畢竟是一個領域的專家,他亦然能夠相信不同領域的專業,他相信這當中必然有些智慧含量極高的東西在裡頭,加上朋友們的證實,終於被說服了。

廚具在台灣發展了幾十年,走到如今居然不管在品質、價格上皆呈現極大的差異。尤其近年來歐洲知名品牌不斷被引進,如果從功能、實用、安全角度上出發,一套堪稱完整的廚具,竟可從數萬到數百萬,價格上的懸殊,常讓不太熟悉這個行業的人產生困惑。如果幾萬元或十幾萬元便可以擁有一個不錯的廚房,那麼那些百萬廚具到底能賣給誰呢?從以上三個取樣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當他辛苦工作、累積財富到相當程度,他不適時的取出一部份搞賞自己,提升自我生活品質,難道要成為守財奴?而精緻化是第一步要去追尋的,適度的彰顯自己的成就,表現出獨特的品味,成功的人如果仍屈身於陋巷不是如錦衣夜行,一生的打拼所為何來?我們始終認為努力工作為的是有朝一日可以隨心所欲的消費,要不然努力豈不白費?

造車技術研發到現在,一部五、六十萬元已可不錯,百萬已可稱豪華,那試問那些數百萬甚至千萬的車子,開在馬路上的又是那一些人?我們也許可以這樣推測,當你試駕或試坐一部三百萬的賓士或一部千萬的勞斯萊斯,你真的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來?而如果你真的分辨出二者的差異性,你又如何去判定這個極微或極大的差異竟要達七百萬元來分出高下。於是我們得到這麼個結論,價值泰半皆無法予以量化,七百萬的差額應是值得,要不開勞斯萊斯的豈不是都是凱子。而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心裡的感受,沒有擁有過千萬車子的人,可絕對無法憑空去想像那種滿足感,也許他由此覺得世界已在他的腳下。這類心理層面的滿足感,正是高價商品所必須去捕捉的。

高價位廚具有如高價位車子,他必須處心積慮去滿足消費者的心理層面,他的產品必須很細緻的;技術難度很高的,無法量產的,甚至它必須是稀少的。上述三個樣本皆同聲表示,廚具如同車子一在內一在外,皆代表了主人的社會階級,如果你周遭交往的友人皆擁有,而你經濟能力許可,為什麼不跟進?不跟進可能對你的人際關係是有傷害的。不是物以類聚嗎?如果大家都認同的價值觀,你獨排眾議,大家將會怎樣看你呢?

從消費者的角度想,「品味」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但付出代價不必然得到品味。一樣商品要到六十分的實用價值,可能大家都能做到,要做到七十分可能要付出雙倍成本,必然還是有少數做不到;而做到八十分可能得要付出十倍成本,卻只有少數做得到,做到九十分付出的代價難數,到了九十分後每提高一分的成本就不是外行人可以想像的。這不是數學問題,也不是科學問題,它正是藝術問題。而一套廚具的觀賞價值,也就是它的藝術性,正是它最昂貴的地方。

我們會購買昂貴的純藝術品,以供陳列、把玩、欣賞。假若有種廚具也具備了高度的藝術性,高度的觀賞價值,同時它亦具備了廚具的所有機能;它除了可能提供一個賞心悅目的舒適空間,讓你將烹調過程提升到藝術化的層次,就是不烹調你也可以在裡頭徜徉、留連不忍離去,你與你的家人也許可以把它當做休閒的地方,可以一同或分別烹煮一些菜餚,然後就地品嚐,互換心得,親情或許就在那美好的氣氛下深化。

的確,廚房正是一個家庭的重心,「無廚不成家」古今皆然,對於一個主婦,廚房的重要性更不難理解,那是她唯一不捨得轉換的舞台,在那方寸之間,她將對家中成員的愛化做最徹底而具體的呈現。

後記:
筆者從事廚具業三十年,常在公開場合表示,對於這個行業很有感想,而自己又重病在身,本文原本只是準備改寫一篇採訪稿而起,卻寫成這個樣子,也許你會發現這篇文字似乎還沒有結束,自己這個毛病也是最近發現的,一開口談廚具便無法停止,一落筆即踩不住煞車,自己曾自嘲:「就像臨終前的老匠師,苦於找不到傳人。」本文未盡之處容日後再談,因為編輯部已催促再三,只好在不該停車的地方停了下來。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回到頂端